护士资格考试VIP版理论精讲 VIP版在线测试  |  会员专区  |  基护 内护 外护 妇护 儿护 医护在线测试  |  生理学 教学改革
医护学习网
您的位置:首页 > 护士资格考试 > 儿科护理学

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: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及预防、 护理

重点等级: ☆ ☆ ☆ ☆ ☆

1.治疗原则及预防

(1) 治疗原则是祛除病因、合理喂养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、补充铁剂、避免感染、及时治疗能影响铁吸收、利用的疾病等。

(2) 预防措施主要是: ① 提倡母乳喂养;② 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;③ 合理搭配食物品种,纠正偏食习惯;④ 早产儿出生后 2 个月即应开始口服铁剂预防;⑤ 加强孕期及哺乳期母亲的营养,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。

2.护理

(1) 护理诊断: ① 活动无耐力: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、组织缺氧有关。 ② 营养失调,低于机体需要量:与膳食不合理、偏食有关。 ③ 潜在并发症:感染。

(2) 护理措施: ① 活动无耐力的护理:评估患儿日常生活的耐力程度和活动能力,活动中或活动后要多安排适当的休息。 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,细心观察患儿体力过度消耗的征象。② 营养不足的护理:A.正确喂养:及时添加含铁辅食。 按医嘱给予增进食欲、促进消化的药物。 提倡母乳喂养。 B.按医嘱供给铁剂:口服剂量以元素铁计算,一般为每次1~2ML/KG,每日 2~3 次,于两餐之间服药。 维生素 C 有利于铁的吸收。 铁剂不宜与牛乳、茶、钙片、咖啡同服。 服用铁剂时,排出的大便会呈黑色。 观察患儿用铁剂后的不良反应,如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下降、便秘、腹泻等。 3~4 天后网织红细胞升高,7~10 天达高峰,2~3 周后降至正常,血红蛋白相应增加,临床症状随之好转。 铁剂应连续服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 2 个月左右再停药,以补充铁的贮存量。 不能口服时,可选用右旋糖酐铁,深部肌内注射,抽药和给药必须使用不同的针头,以防造成注射部位疼痛、皮肤着色、局部炎症等不良反应。③ 预防感染的护理:做好口腔护理,一般每日 2 次。 注意保护患儿、避免感染。

A1 型题

1.治疗贫血,口服铁剂的最佳时间是(D)

A.餐前 B.餐时 C.餐后D.两餐之间 E.随意

2.口服铁剂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时,哪项不妥(C)

A.宜在两餐之间服用 B.同时给含铁丰富的食物C.用稀牛奶送服 D.与胃蛋白酶剂同服E.贫血纠正后继服铁剂 1 个月

3.观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铁剂疗效,早期最可靠的指标是(E)

A.面色改变 B.食欲情况 C.心率快慢D.血红蛋白量 E.网织红细胞升高

4.用铁剂治疗贫血时,可同时服用(E)

A.牛乳 B.茶水 C.咖啡D.钙剂 E.维生素 C

5.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应强调(D)

A.母乳喂养  B.牛乳喂养 C.服用铁剂D.母乳加辅食,如蛋黄、豆类、肉类  E.母乳加辅食,如蔬菜、水果汁

A2 型题

1.10 个月女孩,母乳喂养,未添加辅食。 近 2 个月出现面黄、食欲下降,查体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中度贫血,最先考虑的护理诊断是(D)

A.活动无耐力  B.有受伤的危险 C.有感染的危险D.营养缺乏,低于机体需要量  E.慢性意识障碍

2.8 个月患儿,牛乳喂养,未加辅食,近 2 个月面色苍白,食欲低下,经检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,拟用铁剂治疗,下列办法哪项是错误的(D)

A.首选二价铁 B.宜在两餐之间服用 C.忌与牛奶同服D.忌与维生素 C 同服 E.贫血纠正后继续服用 1 个月

3.8 个月小儿,面黄来诊。 自幼母乳喂养,未加辅食,初诊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,下述哪项处理最重要(B)

A.增加辅助食品 B.使用维生素 B12、叶酸 C.口服铁剂D.口服维生素 C E.输血

4.10 个月小儿,面黄来诊,诊断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,下述处理哪项是不必要的(D)

A.设法增进食欲 B.口服铁剂 C.口服维生素 C D.肌注维生素 B12 E.预防发生心功能不全

A3 型题

某 8 个月男婴,系早产儿,生后牛奶喂养,未加辅食。 近 1 个月来面色渐黄。 肝肋下 2CM,脾肋下 0.5CM,血红蛋白 80G/L,红细胞 3.0×1012/L,红细胞体积小,中央淡染区扩大。

1.下列措施正确的是(D)

A.输血治疗 B.肌注维生素 B12 C.口服叶酸D.口服铁剂 E.口服维生素 C

2.有利于药物吸收的方法是(C)

A.餐前服用 B.与钙片同服 C.与橙汁同服D.与牛奶同服 E.及时加瘦肉、蛋黄

3.用药后的表现为(C)

A.1 天内网织红细胞升高  B.3~4 天网织红细胞上升达高峰 C.2~3 周后网织红细胞降至正常 

D.血红蛋白与网织红细胞同时增加 E.临床症状在血象恢复正常 2 个月后好转


内容纠错 | 意见建议 | 关于我们 | 联系站长
Copyright©2009-2025 医护学习网 * Medicine & Nursing Learning